我國烹飪歷史十分悠久,史前時期的先人就已經用陶鬲、陶甑、陶釜等器具蒸煮食物,肉食一般是在火上直接燒烤,。到了秦漢時期,中國傳統的烹飪方法大都已經出現,主要的烹飪方法有:炙法,、炮法,、煎法,、熬法,、蒸法,、膾法,、臘法等,。《釋名釋飲食:》“炙,炙也,。炙于火上也,。”《說文解字:》“炙,炙肉也,。從肉在火上,。”這些文字說明“炙”是用物將肉串好,再置于火上烤的一種烹飪方法,。從文獻記載可以看出,漢代前后,我國人民食用烤肉已相當普遍,從《齊民要術》中還可得知許多烤肉品種及具體的烤制方法,,遺憾的是對于進行燒烤的器具卻沒有詳細的描述。但是,隨著對古代飲食文化的重視和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該類器型應該是古代用于燒烤肉類的炙爐,。尤其是漢畫像庖廚圖中的燒烤畫面不但印證了文獻所記載的“炙”的場面,而且對于文獻中沒有明確描述的炙烤工具炙爐,也有一個形象的展示,。
炙爐,即燒烤爐,文獻中所述將肉串好置于其上燒烤的工具。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漢代的炙爐一般為長方形或方形,。從出土實物及畫像可知,漢代炙爐一般為四足,,底部與爐壁上都有鏤空,,這樣鑄制的目的是為了通風散熱,并且可以使炭灰在燒烤的過程中從爐底直接漏掉,,以便使木炭更大面積接觸氧氣,,充分燃燒。這種結構與現在的炭燒烤爐無大差別,。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