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銅器,你會想起什么?我想它自身特有的那種漆青之色,,給人的那種難以言表的莊重與氣魄以及紋飾的絢麗繁縟在腦海中久久回蕩...
一
今天走進南陽市博物館,腳步與平常以往相比———慢了些,,我靜靜地走著、滿懷期待地走著,,今天我要參觀的比以往更細致一些,,因為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件我最喜歡的器物。走過前世浮沉,,見證前代器物繁華,,不經(jīng)意間,館內(nèi)轉(zhuǎn)角處,,在我的雙腳踏入夏商周時期展覽區(qū)時,,驚鴻一瞥,,我看到展區(qū)中的器物們莊嚴地屹立在玻璃保護罩中,,頭頂溫柔細膩的黃色光,猶如太陽之光緩緩地灑下落在展示物身上,,與玻璃罩外的暗淡環(huán)境交相呼應,,驟然恍惚,彎腰,、撫玻璃,、眼神在器物之中一絲一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有規(guī)律地看著,、贊嘆著...在久久沉溺于展物后。我扭頭瞥見青銅綠的湯鼎,,我們相隔三四米遠,,一個擁有雄壯之感、胖大的身體,、三只形狀獨特的鼎足,,它靜靜矗立在展柜之中,那是青銅,,散發(fā)著一種神秘的威懾氣氛,,莊重雄渾,青銅器的采用細密的近似夔龍紋主要遍布器身,器足好似華美獰麗的祥獸...看到這里我的步伐不自覺地加快,。走它的玻璃展柜前,,我的雙手不自覺地隔著玻璃“撫摸”著它、緊緊地盯著它,,心中的海浪澎湃地翻滾,,身旁的場景開始急速變換......
偌大的官府鑄造場內(nèi),我看到二三百名工人在忙活著制造銅器的不同工序,。小工匠穿著一身褐色與白色相間的麻布衫,,滿頭大汗向我跑來,與小工匠一番交談,,小工匠帶我參觀如何制模,、雕塑各種圖案和銘文,又為我講解陰干后再燒制成母膜,、將母膜制成泥范再燒干制成陶范,、最后將合金高溫熔化澆筑到陶范范腔中成器,最后脫范再將其進行清理,、打磨,。這部工序我們俗稱“范鑄法”也叫做“膜鑄法”。
正值夏季,,鑄造室里溫度太熱對于我而言難以忍受,,于是我便將目光鎖定那些擺放在室外已經(jīng)制作成型的青銅器中,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頓覺溫度降了幾度,。走進晾曬在室外的青銅器。殷商時期的青銅食器一般可分為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炊煮器包括鼎,、鬲、甗等;盛食器包括豆,、簋等;取食器包括匕等,。目光停留在我在南陽市博物館中看到的“彭子射湯鼎”——在陽光下竟散發(fā)著金光燦燦的顏色。青銅器最初被稱為“金”,,高古文獻中的“賜金”“受金”“吉金”中的金,,多指的是青銅。而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被稱為“金文”,。
從制范到合范再到燒鑄最后冷卻脫范打磨成型。每一步都是匠人們一絲不茍的制作,,文字上看僅僅有著幾步便可以制作成一個青銅器,,這時的你是不是會大膽地說一句:“不就這幾步嗎?多簡單”,可是你卻不知道,,每次的大小設(shè)計,、圖文寓意以及高溫燒紙的溫度等等都是需要前期大量的實踐而得來的,都是前人的智慧,,而燒鑄時的火焰溫度達一千多度,,遙想夏商周時期,那時只是采用一些簡單的制冷方法,,在炎熱的夏季,,工人們耐著高溫酷暑制造青銅器,鑄窯室內(nèi)氣溫很高,,工匠們沒有怨言,,在幾次工序之后,最終一個完美又飽含獨特寓意的青銅器被制造出來,,匠人們的喜悅從臉龐溢出,,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青銅器被制造出來這么簡單,更是象征著古代時期青銅器這一制造方面技術(shù)的全面掌握與制造工藝的成熟,,它也是推動著每個朝代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
二
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相當于現(xiàn)在我們做飯用的鍋,,看圖中的鼎,,是不是與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鍋有很多相似之處,鼎體盛肉食和蔬菜,,在鼎底下部放火焰燃燒對鼎內(nèi)食物進行加熱,。在遠古時期人們還未接觸到熟食之前都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那時候沒有器皿工具,,他們過著最原始的飲食方式,直到人類第一次發(fā)現(xiàn)并使用火時,,便已經(jīng)邁進了人類文明的一大步,。人類首先進入舊時代時期,那時的人類使用打磨過的工具作為用具,,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和摸索,,進入新石器時期人類便使用陶器飲食器,以此制作和盛放食物,,直到夏商周青銅器的出現(xiàn),,在商周時期達到發(fā)展高峰,其制作工藝繁雜,,制作出的產(chǎn)品都是由貴族統(tǒng)治階級所使用,。
一晃的時間,樹葉低頭,知了在樹上叫個不停,。用餐時間到,,只見商王坐于四方之上,案(今天我們吃飯的桌子)上擺放著各種食物器皿,,大一點的鼎盛放骨頭湯食,,而小一點的則盛放一些菜肴,食物的香氣撲鼻而來,。鼎是三根立足和兩只提耳,,其上面還有一個鼎蓋。商王從容悠然從容地在鼎中夾菜飲食,,此時屋外想起了噼噼啪啪的炮竹聲,,天上烏云密布,我覺得一恍惚,,周圍的小樹木瞬間變成了參天大樹,,走在我跑向河邊,只見《周禮·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人們穿著祭祀服裝前來祭拜,,周圍有樂隊為之伴奏,歌聲緩緩流暢,、聲聲入我心,,聲勢浩大,壯觀的場面足以讓我屏住呼吸贊嘆不已,,跟隨樂曲的跌宕起伏,,我的心也跟著飛躍起來。在他們旁邊有一堆熊熊烈火,,火上放著的是一尊大鼎,,鼎中冒著濃濃直沖云霄的煙霧,我猜里面應該煮著一件大物,。這便可以對照《儀禮·士冠禮》載:“載合升,?!编嵭ⅲ骸爸笥阼Z曰亨,在鼎曰升,,在俎曰載,。”鼎在祭祀中,,多用于裝整頭牛羊,,將其烹煮,以告慰先祖,。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陵開”此時公元782年,周幽王為了討褒姒微微一笑,,申侯,、犬戎合謀進攻,大兵席入城中,,至此周朝便傾城......
三
歲月流淌,,時光荏苒,時光一眨眼匆匆流走…“??!它的腿好像大雞腿呀!”一口稚嫩的帶著驚訝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頃刻眨眼間,,我竟仍站在博物館的櫥窗前。我扭頭尋找發(fā)聲者——雙手扒著玻璃罩,,踮著腳尖,,仰著頭,雙眼閃著光芒并充滿著渴望直勾勾地盯著“彭子射湯鼎”,。剎那間,,我與小女孩對視,她發(fā)話:“姐姐,,你知道這是什么嗎,?看起來好美味哦,!”看她,,四五歲的樣子,齊耳黑色娃娃頭,,懵懂的年紀,,直觀地講出湯鼎的外貌。我俯下身子,,輕聲對她說:“這是青銅器哦,,你看它青色的外表并帶著略顯氧化的黑色,,這便是夏商周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距今在它身上產(chǎn)生了有些歷史歲月痕跡的容器,。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彭子射湯鼎”,,顧名思義“湯鼎”,是制作飯食的器皿,,你看它那像“雞腿”狀的“腿”,,其實是它的足,就好似我們?nèi)说耐饶_一樣,,支撐我們行走和奔跑,,它(我指了指湯鼎)正是因為有了像腿一樣的足,也便寓意著它能制作出從山珍海味到山肴野蔌的食物,,有了它人類的生活發(fā)展才有了火熱,,才可以飽腹,才可以更好的促進生產(chǎn)勞動,?!懊褚允碁樘臁笔炒龠M民發(fā)展,民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推動社會發(fā)展,。
我想夏商周時期的湯鼎,應該可以承載很大的歷史發(fā)展價值,,供我們現(xiàn)代人細細品味,。歷史長河如滾滾淘沙慢慢涌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社會,、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藝術(shù)都會給我們發(fā)展帶來不同的發(fā)展參考,,所以不要固地自封,,要不斷進步走向高峰,對于一件事情不要孤立看問題,,要多用發(fā)展眼光看問題,,理解事物的箴言,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從湯鼎本身看,,我們看到它自身的藝術(shù)色彩和歷史印跡,而從發(fā)展的角度去看,,我們看到的則是人類社會的大發(fā)展,,從打獵食生到烹煮熱肴,這些進步無不包含著眾多匠人的智慧以及他們對美的審視,。所以大膽的走下去吧,,不要被枷鎖禁固,,沖破桎梏也許會有千難萬險,道阻且艱,,但是我相信終會有一日我們某次的成會在自己,、社會或世界的發(fā)展歷史中添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策劃/校審: 王曉杰
制作/編輯: 李 遠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wǎng)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