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陽市博物院
王孫誥編鐘,,為春秋中期禮/樂器,1978年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下寺楚墓出土,,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是國家一級文物。王孫誥編鐘由26枚甬鐘組成,,形制相同,,尺寸大小依次遞減,其中,,最大一枚鐘通高120.4厘米,,重152.8千克。
王孫誥編鐘 南陽市博物院供圖
鐘身作合瓦形,,舞上有甬,,作八棱體,上細下粗,,下部有旋及長方形斡,。篆間每面有18個柱狀枚,鐘口為弧形,。部分鐘內(nèi)有銼磨調(diào)音的痕跡,。甬上部飾四組蕉葉紋,斡上飾蟠虺紋間飾四個圓渦紋,,甬下部飾蟠虺紋,,舞部飾半浮雕式蟠虺紋。鉦間,、篆間的邊緣均飾绹索紋,,篆間飾蟠虺紋。隧部以兩組變形蟠螭紋組成,。此組編鐘鉦部及左,、右鼓部有銘文,全篇銘文計113字,。銘文記述了器主王孫誥為款待楚王,、諸侯及其父兄、諸士而作此套編鐘,,并祈歡樂萬年無期,。
王孫誥編鐘是目前出土的春秋編鐘中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最準,、保存最好的一組編鐘,是研究中國音樂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來源: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學習強國”通訊站
作者單位:南陽市博物院
責任編輯:張瓊 李含笑 時運斌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wǎng)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