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結(jié)束了忙碌的工作,,趕回老家給已故的親人們掃墓,、上墳,追思、祭奠已故的親人,。冬季是蒼涼的,,落葉植物褪去了多彩的外衣,,只有粗壯蒼勁的樹桿,,有的山溝里還有些殘雪,竹子,、常青樹顯得格外顯眼,。車穿梭于崎嶇的山路之間,路兩旁的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炊煙裊裊,,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車行駛到了寶天曼的山腳下,,我的老家在一個山頭上,,房子被郁郁蔥蔥的竹林包圍著,內(nèi)鄉(xiāng)的母親河湍河從山腳下穿流而過,,潺潺流水清澈見底,幾條小魚在水里嬉戲,。順著小路來到了父親的墳前,在記憶中搜尋父親的笑容和童年回憶,。
父親是恢復高考上了中專,,畢業(yè)后成了我們家唯一吃公糧的,父親受了一輩子苦,,本性善良卻命運不濟,在我十一歲時他因公殉職,,是母親把我們弟兄三人拉扯長大,。
坐在父親的墳前,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由于老家離鎮(zhèn)上較遠,,我們弟兄三個就隨父母在鎮(zhèn)上上學,每年春節(jié)要回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有一年春節(jié)過后,,大雪封山,但已到開學季,,我們只好選擇踏著積雪,,翻山越嶺,走二十幾里的山路到鎮(zhèn)上,。爺爺奶奶送我們很遠很遠,,久久不愿離去,。父親背著二弟,母親抱著三弟,,親戚幫我們擔著行李,,年幼的我手里拿了根棍子,跟在父親的后面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累了坐在雪地上歇歇,,到了中午,我們圍坐在路邊的雪地上啃著干糧,,喝著自帶的開水,,午飯就這樣解決了。父親心疼我年幼跑這么遠的山路,,歇息的時候,,總是拍拍我的肩說:“孩子,堅持就是勝利,?!本褪沁@簡單的話和一家人的親情互相支撐,我們順利在天黑之前到達鎮(zhèn)里,。不用說,,棉靴和棉衣全部濕透。奇怪的是直到今天回憶起來,,我都沒覺得一丁點的苦,,有的是溫暖和澀澀的感覺。溫暖是家人一起的親情,,澀澀是父親的過早離世,。父親雖然只陪伴我短短的十一年,但他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勇挑重擔的品質(zhì)卻影響著我。我想對父親說,,做您的兒子沒做夠,,下輩子我們再續(xù)父子情緣。
從父親的墳上起來,,隨后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墳前,燒了紙錢,,期盼他們過上好日子,,不再受苦受累。
爺爺、奶奶的笑容和往事再現(xiàn)于眼前,。記得小時候,,聽爺爺說土改時給我們家分了一棵柿樹。柿樹離我們家很近,,虬枝盤曲,,枝繁葉茂,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柿子熟時,,奶奶怕鳥偷吃,整天搬個凳子,,拿個長竹桿,,坐在樹下看柿子,盼著我們放假回家吃,。終于盼來了星期天,,爺爺早已站在路口接我們,回到家放下行李,,我們飛奔到柿子樹下,,枝頭上掛滿黃澄澄的小柿子,,有的獨墜枝頭,,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它們簇擁著,,私語著,,顯得格外親熱。我們仰望著滿樹的果實,,那一個個又圓又大的果實,,在陽光下露出了誘人的笑臉,像在召喚我們快來嘗鮮,。爺爺拿了一根早已準備好的長竹桿,,來到了樹下。竹桿頭部早已破開并用鐮刀削成尖狀,,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夾子,,這就是夾柿子的專用工具夾桿。柿樹枝比較脆,,若有熟透的柿子用夾桿夾住小柿枝,,向上輕輕一送,再慢慢轉(zhuǎn)動,,就把小柿枝夾斷拿了下來,。我用手捏了捏,摘下柿蓋,裂開一個口,,用舌頭舔了舔,,甜到了心里。我們又夾些柿子,,有的還是青的,,帶著樹枝和葉子拿回家,等幾天就自己變紅,?!吧眢w圓圓不長毛,不是橙子不是桃,。請它草屋住幾夜,,綠衣脫去換紅袍”,說的就是柿子,。吃完柿子,,人們習慣把柿蓋粘在土墻上,或者收拾起來,,來年可做藥引子消食用,。霜降后,陽光透過稀疏的枝葉直射下來,, 這一簇,,那一簇,顏色或濃或淡,,好似一幅潑墨山水畫,。一陣微風迎面拂過,大片的樹葉便隨著擺動起來,,山水畫碎了,,像灑上了一層碎銀,又像微波蕩漾的一池湖水,。樹上只剩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把古老的柿樹裝扮得很有節(jié)日氣氛,。在陽光的照射下,,柿子紅得透亮,喜鵲,、麻雀,、白頭翁等鳥兒禁不住誘惑,趁主人不在,,偷偷地啄上幾口,。我們上學一走,爺爺奶奶把柿子夾下儲藏起來,等我們回來再用,。夾柿子到季末時,,往往樹上要留一些,稱為“看樹老”,,期盼來年豐收,,同時也給過冬的鳥留些食物。
秋季,,收獲的季節(jié),,望著樹上一個個橙黃的柿子,豐收的喜悅溢上心頭,,柿樹,,又寓意著事事如意,家鄉(xiāng)的柿樹給我留下太多美好幸福的回憶,,讓我難忘至今,。
父親墳頭柏樹上飛過來兩只喜鵲,嘰嘰喳喳叫了起來,,仿佛幫我在叫醒遠方的親人,。
作者簡介:王曉杰,副研究館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陽市文廣旅局黨組成員、南陽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
延伸閱讀:
策劃/校審: 王曉杰
制作/編輯: 李 遠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wǎng)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