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旦,我應邀參加了位于光武大橋之東,、白河之濱的南陽市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四十年前的1980年初,我來到位于臥龍崗的市博物館工作,,大家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暢想未來,,并經常議論著今后的漢畫館、博物館,、臥龍崗武侯祠應各立門戶,、單獨建制。
今天,,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作為見證人,我真是由衷的高興,。新館一派朝氣蓬勃,、欣欣向榮之景象。新館還要出版館刊,,同志們矚我寫點紀念性文字,,盛情難卻。于是就說說我粗略知道的一些往事,,不當之處可能很多,,也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南陽歷史博物館”的建立過程
1959年春,,由中共南陽市委決定的在臥龍崗建立南陽市臥龍公園、以武侯祠為基地建立南陽歷史博物館工作正式開始,。
此前的1958年春,,中共南陽市委指出:為使廣大群眾在生產之余或假期之內有一個盡情游玩的場所,以便借以恢復疲勞更好地進行生產與工作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以及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應對南陽市臥龍崗進行綠化并籌建南陽市臥龍公園和南陽歷史博物館。
隨后,,南陽市委文教部派南陽市文化館文物干部杜學祥具體負責籌辦事務,。
1959年夏,文教部又派巿文化館干部馬俊乾,、市四中教師朱沛若,、巿職工夜校教師王超俊等參與籌辦工作。8月,,南陽市臥龍公園成立,,博物館工作由公園統(tǒng)一布署,。
二、博物館最初的陳列展覽和正式開放時間
南陽歷史博物館在籌建過程中已經開始籌辦陳列展覽,,內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南陽歷史文物展覽》,,一個是《南陽漢代畫像石刻展覽》。
《南陽歷史文物展覽》,,在武侯祠原道房院舉辦,,從南陽市文化館移交過來的文物中,共遴選450件珍貴文物,,按照時代順序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包括從瓦房莊鐵工場發(fā)掘出土的器物),同時展出的還有張衡,、張仲景,、諸葛亮生平事跡以及革命烈士彭雪楓生前照片。
《南陽漢代畫像石刻》展出在新建的漢畫館,。該館位于武侯祠左側,,共有房屋50間(包括33間廊房),將遴選的331塊漢畫像石按畫面內容分類鐫于壁間,。
同時,,在漢畫館前建漢碑亭,將存于市文化館的“漢李孟初神祠碑” “漢故郎中趙菿碑”“漢張景造土牛碑”鑲于亭內,。
10月1日,,臥龍崗披上了節(jié)日的盛裝,到處得到很好的綠化,,古建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繕,,歷時三個多月的《南陽歷史文物展覽》和漢畫館正式對外開放。至4號,,到臥龍崗參觀游覽總人數達40000人次以上,。
三、博物館名稱,、印鑒及主管部門的變化
今南陽市博物館在1959年至1965年,,名稱為“南陽歷史博物館”。其間的1959年至1963年成立“南陽市臥龍公園”,,“館”“園”兩個牌子一套人馬,,臥龍公園統(tǒng)領博物館工作。其上級的主管部門為南陽市建設局,。
1962年夏,,受壓縮城市人口、精簡機構等政策的影響,,根據上級部門的指示,,擬訂5000市畝的臥龍公園建設工作停止,。南陽歷史博物館的上級主管部門由市建設局改屬南陽市人民委員會文教科。之后“南陽市臥龍公園”之名漸停,。
1965年,,南陽市人民委員會下發(fā)(65)編字第39號文件,將“南陽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館”,。1968年8月,,其主管部門南陽市文化局撤銷,隸屬于新成立的南陽市革命委員會政治工作組宣傳組,。
1970年春,,成立“南陽市臥龍崗管理站。是年,,其上級主管部門由南陽市革委政工組宣傳組改屬南陽市革委文教衛(wèi)生局,。該局于1971年5月撤銷。次年臥龍崗管理站隸屬于南陽市革委文化教育局,。
1973年5月,,“南陽市臥龍崗管理站”改名“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其后主管部門于1975年10月由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文化科改屬再次成立的南陽市文化局,。
1980年4月,,南陽市革命委員會以宛市革(80)42號文件形式,再次成立“南陽市臥龍公園”,,公園與“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臥龍公園統(tǒng)領博物館工作。其上級主管部門由南陽市文化局改屬南陽市城建局,。同年8月,,博物館又改歸市文化局領導。1981年后,,“南陽市臥龍公園”的稱謂漸停,。
1980年7月,“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印章10月25日啟用),。1984年7月,,其上級主管部門的南陽市文化局改為南陽市文化廣播事業(yè)局,1987年又改為南陽市文化局,。
1994年10月南陽撤地設市,,年底印鑒由“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更改為“南陽市博物館”至今。其主管部門先后為南陽市文化局,、南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四,、業(yè)務范圍的變化
1959年至1978年初,,南陽市博物館負責全區(qū)地上地下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區(qū)沒有文博實體單位,而地區(qū)的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便設在了臥龍崗市博物館,,于是南博也常代地區(qū)文管會職責開展全區(qū)工作,。
到了1977年底或1978年初,“南陽地區(qū)文物工作隊”(今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地區(qū)文管會辦公室也不再設于臥龍崗,。之后南陽市博物館對全區(qū)的文物工作由過去的“承擔”逐漸成為“配合”。
1985年10月,,南陽漢畫館脫離南陽巿博物館單獨建制后,,市博不再負責與漢畫有關的業(yè)務工作。
1989年7月,,“南陽市文物鉆探隊”從南陽市博物館分離出去,,成立“南陽市文物工作隊”(今南陽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之后,市博也不再負責南陽市的地上地下的文物考古發(fā)掘和保護管理,,以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等項工作。
自此,,南陽市博物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館藏文物的保護,、研究和陳列展覽,文物征集,,文物修復,,以及對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保護、研究,、宣傳,、園林綠和旅游服務工作。
五,、學術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工作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南陽市博物館始終把此項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其研究領域也較廣泛,,碩果累累,。據不完全統(tǒng)計,幾十年來全館工作人員共發(fā)表學術文章上千篇,,出版學術專著30余部,。
原載于《南陽市博物館2021專輯》“館史研究”欄目。
作者簡介:張曉剛,,研究館員,,南陽市博物館原副館長,現任南陽諸葛亮研究會會長,。
相關鏈接:
李仁瑞:抗戰(zhàn)后期南陽圖書文物在伏牛山中的一段經歷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