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中華民族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物,它與龍圖騰幾乎同時出現(xiàn)。龍飛于天,,虎行于地,龍與虎結合在一起成為國運昌盛的象征,。
“百獸之王”虎,自遠古以來,,虎的形象就無所不在,。新石器時代的陰山巖畫和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都發(fā)現(xiàn)有虎的形象,;商代甲骨文中,,“虎”字是一只造型優(yōu)美可愛的象形虎;夏商周三代和秦漢時期的石雕,、石刻和畫像石有不少直接以虎為造型,;在中國古代的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瓷器中,以虎為裝飾題材,,更是屢見不鮮,。
2022年是壬寅虎年,南陽市博物館特從“文明在宛——南陽歷史基本陳列”中,,精心選出部分與虎有關的文物,,以饗讀者。
銅鎏金虎形鎮(zhèn)
西漢
長7.6厘米 寬5.4厘米 高3.5厘米
南陽地區(qū)糖庫M15出土
《廣雅釋詁》記載:“鎮(zhèn),,重也,。”鎮(zhèn)的作用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古人席地而坐,壓在席子四角的叫席鎮(zhèn)。席鎮(zhèn)的形狀多為匍匐狀的動物,。該虎形鎮(zhèn)刻畫生動,,形體優(yōu)美,概括傳神,。
青龍白虎星宿畫像磚
西漢
長31厘米 寬15厘米 厚5.8厘米
南陽新店鄉(xiāng)夏餉鋪出土
青龍白虎星宿畫像磚
西漢
殘長27.5厘米 寬15.2厘米 厚6.3厘米
南陽新店鄉(xiāng)夏餉鋪出土
灰陶虎座鈁壺
漢
口寬15厘米 虎座長45厘米 壺腹徑26厘米 通高53.5厘米
南陽市一中M36出土
泥質灰陶,。由鈁壺和虎座兩部分組成,壺腹部兩側各有一鋪首銜環(huán)附耳,。以虎為底座的鈁壺極為罕見,。它設計巧妙,造型奇特,,是一件古代陶塑藝術品,。
石虎
漢
長51厘米 寬18.5厘米 高24厘米
南陽市臥龍區(qū)石橋鎮(zhèn)出土
此石虎為漢代墓葬內雕刻。粗獷逼真,、棱角分明的石虎臥姿匍匐,,虎口開張,虎爪遒勁前趴,,雙目前視,,隨時有沖天而躍之氣勢。古代墓葬常以禽獸鎮(zhèn)墓顯示墓主身份地位,。
磁州窯“風花雪月”虎形瓷枕
宋
長33厘米 寬16.5厘米 高9.4厘米
征集
該枕的外形是一個趴著的老虎,,虎頭向右,虎爪前伸合于頜下,,呈伏虎狀,。虎身以白釉為地,,以黑彩繪制虎身斑紋,,造型生動逼真,紋飾線條流暢,?;⒈碁檎砻妫嗜缫庠萍y形開光,,其中草書“風花雪月”四字,,運筆流暢,一氣呵成,。
三彩虎形枕
金
長16.4厘米 寬18厘米 高11厘米
征集
宋金時期,,各種虎形枕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潮,人們常說“一虎臥中堂,,如意又吉祥”,。老虎是獸中之王,,也是避邪、驅兇的吉祥物,,據(jù)說,,古人用虎形枕以避邪求子。該枕枕面橢圓,,中間內弧,,兩端上翹,枕面中間有折枝花卉紋,?;汛T有力,虎首兩眼圓睜,,齜牙咧嘴,,甚有威嚴。枕身中間有一小孔,,以防烘裂,。
本文及圖片選自南陽市博物館編著出版的著作《文明在宛——南陽歷史基本陳列》
策劃/校審: 王曉杰
制作/編輯: 李 遠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wǎng)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