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表明至少在戰(zhàn)國晚期,,南陽就存在一個比較特別的地名--“酈”,?!搬B”在漢字中又有點特別,,該字除了做地名和姓氏外別無它意,。作為地名“酈”的來歷,,文獻沒有明確記載,。本文擬在對文獻記載梳理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新資料,,對古地名“酈”來源等作一膚淺的探討,不當之處請同志們批評,。
一,、北酈與南酈
酈作為地名早見于《左傳·僖公元年》:“冬,莒人來求賂,。公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拏,。”該“酈”為春秋魯國的一個地名,。南陽“酈”地,,目前所見文獻比較早的是《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的“商、於,、析,、酈、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備秦?!边@句話是越王無彊對齊威王使者說的話,,發(fā)生的時間當在楚伐越之前的公元前306年或公元前307年。從無彊與齊國使者的對話看,,當時的酈地為楚國所統(tǒng)轄,。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魯國舊地的酈不再沿用,,而成為古地名,。南陽境內(nèi)的酈地在戰(zhàn)國晚期入秦后,秦在酈地設(shè)置酈縣,,酈成為縣名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時期,。東漢時期“酈”這個字專指南陽的酈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酈,,南陽縣,。從邑,麗聲,,郎撃切,。”
漢魏南陽郡下有北酈和南酈,?!端?jīng)注·淯水》:“淯水出弘農(nóng)盧氏縣支離山,東南過南陽西鄂縣西北,,又東過宛縣南,。淯水導源,東流徑酈縣故城北,?!蹦铣喂佼a(chǎn)曰:“酈縣故城在支離山東南,酈舊縣也,?!度齻}》曰樊,、鄧、酈,。酈有二城,,北酈也。漢祖入關(guān),,下淅酈,,即此縣也?!睖U水(今白河)上游流經(jīng)的酈縣為北酈,,為秦及西漢所設(shè)。北酈縣城的位置《水經(jīng)注·淯水》中兩次提到,,除上述一次外,,另有一次在記載淯水支流洱水中提到:“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農(nóng)郡盧氏縣之熊耳山,,東南經(jīng)酈縣北……?!睆摹端?jīng)注》的記載看,,北酈縣的位置大體在淯水支流洱水之南。
《水經(jīng)注 ·湍水》:“湍水出酈縣北芬山,,南流過其縣東,,又甫過縣東。湍水出弘農(nóng)界翼望山,,水甚清徹,,東南流徑南陽酈縣故城東,《史記》所謂下酈析也,?!薄爸毂驹鳌敖?jīng)南酈縣故城東”,趙本始以酈縣屬南陽郡增刻“陽”字,,而王氏合校本從之,,究其實際,當以朱本為是,?!蹦厢B為北魏析置縣。
清代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一·河南六,,內(nèi)鄉(xiāng)酈縣城條下云:“在縣東,秦邑,。后魏析置南酈縣,,屬恒農(nóng)郡,,而北酈屬東恒農(nóng)郡,后周復合為酈縣,,隋改為菊潭縣……,。今城謂之下酈,或謂之南酈,。其北有北酈城,,即后魏所析置縣也?!毙枰赋龅氖峭乃鹘?jīng)的酈縣故城,,為南酈縣故城,為后魏析置縣,。淯水(今白河)上游流經(jīng)的故城為北酈縣故城,,為秦漢時期的酈縣。南酈縣故城的位置古今學者一致認為在今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西北趙店鄉(xiāng)酈城村一帶,。
關(guān)于酈的讀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認為酈為“從邑,,麗聲,郎撃切,?!痹S慎認為酈字就一個讀音“讀若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南陽郡酈,,二志同,。秦二世二年,沛公攻析酈皆下之,。則是秦所置縣,。今河南南陽府內(nèi)鄉(xiāng)縣東北有故酈縣城。從邑,,麗聲,,郎撃切?!倍斡癫靡舱J為酈的讀音為“麗”,,但又在后面收錄了三國時期的蘇林、如淳以及唐代顏師古的觀點:“按蘇林,、如淳皆音擲,。小顏《漢書》注:酈姓,音歷,??h名音同蘇、如,?!彼未跤^國《學林·酈》:“酈字在魯?shù)卣?,音力知反。在南陽者音歷,,而姓亦音歷,。”作為縣名的“酈”字蘇林,、如淳,、顏師古均認為音“擲”,作為姓氏則讀“歷”,;而宋代王觀國認為作為姓氏和南陽地名的“酈”,,音“歷”,古代魯?shù)刂搬B”音擲,。
南陽酈縣,,自秦置縣以來一直沿用到魏晉南北朝。許慎著《說文解字》時酈縣早就存在,,許慎當不至于將東漢南陽郡下的一個縣名的讀音注錯,;問題是,三國時期南陽酈縣依然存在,,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蘇林,、如淳乃至唐代顏師古也不至于將作為地名的“酈”的讀音讀錯,南陽酈邑,、酈縣的“酈”的讀音會不會在漢代讀li,,而在三國及其以后讀zhi?若前后朝代的變化引起地名讀音的改變,,那么促使這一變化的歷史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二、商代的麗國
西漢時期呂后長兄呂澤因從劉邦起兵有功,,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被封為周呂侯,。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呂澤卒,其子呂臺承襲侯爵,,改封為酈侯,,呂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呂臺為呂王,酈侯國除,。酈侯國所在,,據(jù)《續(xù)漢書·郡國志》注和《水經(jīng)·湍水注》引盛弘之《荊州志》,其地望在湍水支流菊水南八里,。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女兒劉綬在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被封為酈邑公主,。劉秀其他四個女兒舞陽公主、涅陽公主、淯陽公主,、館陶公主等的食邑分別在舞陽,、涅陽,、淯陽,、館陶等,多在漢代南陽郡內(nèi),,因此酈邑公主的食邑“酈”,,也應在南陽境內(nèi),很可能就在西漢酈侯國的故地,?!对托沾邸肪硎ざa收錄有酈姓:“皇帝之后,支孫食采于酈,,因氏焉,。”從《元和姓篡》關(guān)于酈姓的記載看,,酈作為地名當起源甚早,,戰(zhàn)國以后南陽地域內(nèi)存在的地名酈邑、酈縣絕不會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jù),。
《路史·國名紀己》云:“酈,,今南陽屬縣?!薄妒辣尽酚涊d:“酈氏,,東夷國名,以為氏,?!焙瘟諆x先生在《說麗》一文中指出“麗”字本從“鹿”,從雙“角”,,會意鹿角美麗之意,。引申有“對偶”之意。并指出 “典籍地名‘麗’,,無疑與方國名‘酈’有關(guān)”,。在該文中何先生對刻有“隹麗白(伯)取行”甲骨中的“麗”、 “行”的地望進行了考證,,認為今南陽市西北的“酈”和今山東諸城南的“酈”都可能是該片卜辭中的“麗”,,但考慮“麗伯取行”’之“行”的地望,何先生更傾向‘麗’和‘行’均在山東,。筆者認為何先生關(guān)于麗字的考證無疑是正確的,,但關(guān)于“隹麗伯取行”中“麗”和“行”值得商榷。正如何先生所言:“‘行’應讀‘橫’?!狻瘡摹小寐?。可以通假,?!比魞H從山東境內(nèi)古代有“衡山”或“橫山”之名,而推測“隹麗伯取行”中的“麗”,、“行”皆在山東顯然缺乏說服力,。
其實在今南陽境內(nèi)也存在一個名為“衡山”的山?!渡胶=?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又東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多桑,,其鳥多雊鵒?!薄渡胶=?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中記載的衡山文獻記載中又作“雉衡山”,。《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一南陽府:“雉衡山,,在府北七十五里,。本名為衡山,馬融《廣成頌》所謂‘面據(jù)衡陰’者也,。以在故雉縣境內(nèi),,因名雉衡?!薄稘h書·地理志》:“南陽雉縣有衡山,,澧水所出,東至郾入汝,?!薄端?jīng)注·汝水》:“汝水又東,得澧水口,。水出南陽雉縣,,亦云:導源雉衡山,即《山海經(jīng)》云衡山也,?!奔热辉谀详柧硟?nèi)存在以“衡”命名的山,不能排除“隹麗伯取行”中的“麗”,、“行”在南陽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楚國先君中有熊麗,。按照楚先君熊字的后面一字往往是地名的慣例,熊麗的“麗”也應為地名,。徐少華先生從清華簡《楚居》的記載內(nèi)容研究認為:“穴熊(鬻熊)為楚國的立國之祖,,京宗乃穴熊、麗季(熊麗)和熊狂所居”,,徐先生推測“穴熊之京宗約在丹淅地區(qū)偏北地帶,,則季連氏先處之‘京宗’或更靠近伏牛山南麓通往方山、汌水與穴窮的位置,?!背染茺惢顒拥姆秶笾略诮衲详柵璧乇辈浚@一地帶在漢代正存在一個以“酈”為名的縣,,因此“熊麗”中的“麗”地很可能就在今南陽市西北雉衡山附近。
三,、酈山,、酈山之女
中國古代地名中除酈邑、酈縣外,,還有一座山冠以“酈”名,,那就是酈山。關(guān)于酈山《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薄妒酚浾x》:“申侯之先,,娶於酈山?!薄搬B山之女”,,是生活在酈山附近的女子嫁給姜姓申國所生的女兒。戎胥軒娶了“酈山之女”,,并與“酈山之女”生下了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中潏,。
酈山所在,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的臨潼酈山,。陜西臨潼的驪山,,文獻中有寫作“酈山”的。《史記·秦本紀》:“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立褒姒子為適,數(shù)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薄逗鬂h書·西羌傳》:“時幽王昏虐,四夷交侵,,遂廢申侯而立褒姒,。申侯怒,與戎寇周,,殺幽王于酈山,。”陜西驪山在秦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很多歷史事件就發(fā)生在這里,。《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秦的阿房宮,、秦始皇的陵墓文獻記載就在酈山,。
然而《史記·秦本紀》所記申侯對周孝王所說的“昔我先酈山之女”的酈山是否就是陜西西安東的驪山?這一問題涉及到秦人到底起源于“東方”還是“西方”這一爭論很久的話題,,很多學者往往拿上述申侯回顧往事的話,,作為秦國起源于“西方”的重要文獻證據(jù)。因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的探討,。
“酈山之女”,,是生活在酈山附近的女子嫁給姜姓申國所生的女兒。戎胥軒娶了“酈山之女”,,并與“酈山之女”生下了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中潏,,中譎的兒子是飛廉。飛廉生惡來,、季勝,。據(jù)《史記·秦本紀》、《史記·趙世家》記載惡來后來成為秦的先祖,,季勝成為趙國的先祖,。飛廉,、惡來為商代末年著名人物。從飛廉,、惡來活躍于商紂王之時看,,作為飛廉、惡來的曾祖父的戎胥軒,,其生活年代大約在太丁,、帝乙之時或者更早。飛廉善走,,惡來善力,父子二人周助為虐,,后來被周王朝所誅殺。從文獻記載看中譎,、飛廉,、惡來等服務于商王朝,他們的活動地域應該在商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或附近地區(qū),。作為中譎父親的戎胥軒也應活動在商王朝統(tǒng)治的中心或附近地區(qū),。關(guān)于秦國的來源,清華簡《系年》第三章也充分證明了秦的先祖活動于中原或中原附近地區(qū):“成王踐伐商邑,,殺錄子耿,飛廉東逃于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圉,。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于成周,。秦仲焉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奔热磺叵茸婊顒佑谥性蛑性浇貐^(qū),那么作為比中譎,、飛廉,、惡來更早的戎胥軒也應生活在中原或中原附近一帶,戎胥軒所娶的“酈山之女”中的“酈山”就不大可能是后來的陜西臨潼東的“驪山”,。
其實在中國古代南陽境內(nèi)也存在一個以酈山為名的山,。這座山就是酈山之女之“酈山”,。《清史稿·地理九》河南南陽府裕州條下記載有一個山的名字叫“酈鳴山”:“ 西北:酈鳴山,?!贬B鳴山即《山海經(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中的衡山(雉衡山)?!肚逡唤y(tǒng)志·南陽府》:“趙河,,源出裕州西北酈山之麓?!鼻蹇滴跷迨晁薜摹对V葜尽肪硪弧さ乩碇緱l下有老酈山和小酈山:“老酈山:在州西北六十里,,趙河發(fā)源。山麓有老母菴,,道光八年拆改關(guān)帝廟,。”,;“小酈山,,在老酈山北,今易名駐鶴山,?!笨v觀《裕州志》所收的裕州西北諸山,共有四山,,除老酈山,、小酈山之外又有離山、李郁垜山(即酈鳴山)其山名均與“酈”字讀音近似,。而這一地區(qū)正是是汝水支流醴水的發(fā)源地,,醴水之名為澧可能與“酈”有關(guān)。
《左傳·僖公元年》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水經(jīng)注·淯水》
《水經(jīng)注·淯水》
《水經(jīng)注·湍水》
龔勝生:《“南酈”與“北酈”辯》,,《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0(2) :84-84
許慎:《說文解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王觀國《學林·酈》
何琳儀:《說麗》,,《殷都學刊》,2006.01.018
《山海經(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一
《漢書·地理志》
《水經(jīng)注·汝水》
徐少華:《簡帛文獻與早期如假學說探論》第192,,商務印書館,,2015年5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尹俊敏,,副研究館員,,南陽市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文保部主任,。
(此文刊發(fā)于《南陽市博物館2021專輯》)
策劃/校審: 王曉杰
制作/編輯: 李 遠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wǎng)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