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是古人所系腰帶的掛鉤,,起源于西周,,戰(zhàn)國至秦漢廣為流行。帶鉤一般由鉤首,、鉤體,、鉤鈕三部分組成,用法是將帶鉤背面的鈕嵌入革帶一端,鉤首則鉤掛在革帶另一端的穿孔中,,或將鉤首穿掛在置于革帶另一端的帶環(huán)上,。帶鉤材質豐富,但以青銅鑄造者居多,。造型多種多樣,,有獸面形、琵琶形,、曲棒形,、竹節(jié)形、長牌形,、異形等,。工藝制作有錯金銀、鏤空,、鎏金,、嵌珠寶玉石、雕刻等,。
漢代全獸形銅帶鉤,,鉤體為雕鏤而成的夔龍形,鉤首為蛇首形,,背有圓形鈕,,鈕柱為圓柱形。鉤背有錯銀文字“□拘魚至三公”六字,。通體飾錯金銀紋飾,。“(位)至三公”是漢代青銅器銘文中常見的吉祥語,,寓意求取官職,。該帶鉤保存完整,造型優(yōu)美,,且飾錯金銀文字,、紋飾,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為研究帶鉤的種類,、形制、工藝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地址: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光武大橋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網站
博物院微信號
知府衙門微信號
張衡博物館微信號